手下是个识文断字的,声音洪亮,每个字都清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待到三篇诗作全部读完,无类阁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。

        祝青岩与陈子鸣的作品歌颂了龙场书院的治学宗旨、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愿景,辞藻华丽,皆属上乘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最後一篇祝澜的《群贤赋》却落眼於实际,不仅包含了上述二人的立意,更着重点出了书院学子们热忱的向学之心,令人心cHa0澎湃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丙字班的学生们都不愿意承认,但似乎……祝澜此作,确实要略胜一筹。

        学生们都不再讲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位夫子虽然心有不甘,但到底都是几十年的老学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三篇诗作究竟孰为最佳,已然十分明了,若此时再做纠缠,才是真的失了身份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夫子在心中长叹一声,无奈地对季田一拱手: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夫心服口服,还请县丞大人宣布结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