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皇帝当年真有那麽狠,连未成年的十个侄子都打定了主意不放过?若是果真如此的话,李佑与承乾带给他的报应未免太轻了!
然而,假如他受到更严重的报应,洛湄觉得自己还是会为他伤心。毕竟,他千错万错,对洛湄,却是千恩万宠!洛湄沉思至此,不禁黯然长叹,怆然泪下...
就在洛湄又一次陷入心灵挣扎之时,李世民乘轿去找杨淑妃,摇摇摆摆跨进了淑妃的寝g0ng。
他一见淑妃,就哭诉:“为什麽,朕苦心栽培的承乾、慷慨封赏的佑儿,都要Za0F?又为什麽,承乾与泰儿一母同胞,却视彼此如寇仇?”
说到此处,李世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,差点说不下去,但他很快为自己强辩道:“朕与大哥相差十岁,小时候不亲近,难怪没什麽感情!可是承乾、泰儿两人只差一岁,从小一块长大,怎会丝毫不念兄弟之情?”
淑妃很为难,不知该说什麽才好。其实,她最想说的是:皇上既然废了承乾的太子之位,总该改立恪儿了吧!但她当然不能这麽说,甚至不能直接提出任何批评。她想了一想,只能轻叹道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
这句话g动了李世民关於承乾与李泰的一些回忆,使他感叹道:“你说得一点也没错,承乾与泰儿从小就Aib来b去。说实在的,泰儿b承乾努力上进。”
李世民接着提起两年前,由李泰主编的《括地志》完稿,全书按贞观十道排b三百五十八州,再以州为单位,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、地望、得名、山川、城池、古迹、神话传说、重大历史事件等,旁徵博引,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。李世民因此非常以李泰为傲。
淑妃晓得李世民非常疼Ai李泰,不但时常喊李泰的小名青雀,而且不惜给李泰别人都没有的特权。最明显的例子是,由於李泰T型肥胖,从皇g0ng门口进来早朝时,走长长一段路很辛苦,李世民就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。更离谱的是,李泰不肯去藩王该去的封地,y要留在长安,皇帝也就随他。淑妃想到了自己的恪儿循规蹈矩,去了封地,以致长年见不到面,而李泰却常常出现在皇帝面前,处处设法讨他父皇欢心!淑妃不由得满怀不平。
为了李恪,淑妃实在很想说李泰的坏话,却又唯恐太露痕迹。於是,她沉默了片刻,才以客观的语气说道:“皇上这麽欣赏四皇子,也就难怪太子不安了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